

從大陸歸來,為了孩子的未來教育,屋主一家四口選擇回到台灣定居。他們將多年來居住的樓中樓老屋交給玖恆,希望透過設計的專業,徹底翻轉過往生活的不便,尤其是原屋樓梯的不良動線已困擾一家人許久,家人們都期待這次能有嶄新的轉變,告別老舊與不便,迎接美好居家生活。
針對屋主一家的需求——先生注重生活品味(咖啡機、酒櫃),太太重視收納,孩子渴望養貓,以及全家喜歡在家看電影——玖恆將北歐風格的溫潤與實用機能完美結合,打造出一個兼具美感與智慧的家。
在整體風格上,本案以北歐元素為主軸,運用木紋、白色與灰色系的搭配,營造出溫暖而簡潔的氛圍。這種色彩組合不僅讓空間顯得明亮開闊,也使居住氛圍更具放鬆感,符合一家四口渴望的舒適日常。室內玄關採用LVT室內夾板型木地板,防水之外踩踏觸感佳,也與室內北歐風格互相呼應,柔和了整體色系。
空間的釋放與再造是另一個亮點,設計師首先著手於拆除舊有的隔間,將原本封閉的區域打開。將格局調整不僅讓視線能夠穿透,更創造出更深的景深與寬敞的視覺效果,使整體公領域更顯大器。
跨海信任:從統包經驗到設計師的專業信賴
屋主夫婦曾有過與統包合作的裝修經歷,正是因為親身經歷過統包僅依照圖面施工,卻忽略實際使用動線與細節規劃的不足之處,他們更加重視本次屋況翻修的設計細膩與施工品質。
原屋設計屋主找統包執行,溝通和執行過程中,會遇到實際入住才發現落差,無論是做工的品質細緻度,或者以書架使用上,設計出來的層板書本的高度,很容易放不下,相較於設計公司,都會需要出圖面後,再進行溝通討論才能更量身客製化。

在海外的屋主太太,從玖恆業主們過往在Google留下的真實評論上找到了玖恆,同時業主們上傳的裝修後照片更增加合作前的信賴感,即使大部分提案與溝通都在線上進行,由於玖恆每日即時的工程進度照片更新,以及清晰明瞭的預算配置,讓遠在異地的屋主也能安心掌握進度。

另外,屋主因人在海外無法頻繁返台處理裝修庶務瑣事,玖恆特別為屋主在台灣的舊有物品,安排了專屬木工廠的空間進行暫時存放與運送,這些細心周到的服務,讓他們對玖恆的專業與負責態度給予高度肯定。除了顯而易見的問題,這次老屋翻修還藏著許多挑戰。例如,拆除後發現的閒置空間,以及樓上鄰居排糞管的噪音問題,和陽台、冷氣排水管的漏水等,這些都需要專業與細緻的規劃處理才能一一解決。


老屋樓中樓的挑戰:結構、樑柱與隱藏問題

樓中樓老屋的改造,樓梯一直以來都是最重要的環節,因為牽一髮動全身,會影響整體空間動線的流暢度。原屋的樓梯設計不只動線不佳,還卡著一根巨大的梁,每次進出都需要彎腰,非常不便。再來,屋齡高達20多年的老屋,結構安全是首要考量。玖恆特別請來了結構技師現場評估,針對既有的夾層結構進行補強,尤其樓中樓老屋拆除更需再次確保結構居住安全,同時本案場評估夾層可沿用,僅需部分修補,因此也替業主省下費用。


圖: 原屋樓梯及樓上通道都被大梁所壓迫,造成行走上彎腰的不便。
樓梯華麗轉身,動線豁然開朗
在這次翻新中,樓梯的重新規劃是最關鍵的一環。原本的樓梯位置不佳,動線狹窄且不順暢,每次上下樓都帶來不便。透過設計師的調整,搖身一變成為連接上下樓的優雅橋樑。新的設計不但徹底解決了動線問題,讓上下樓的過程更加順暢自然,也同時提升了空間的整體氛圍。


樓梯旁特別設置了長虹玻璃屏風,這個設計既保有區隔空間的功能,又能引入自然光線,讓樓梯間的視覺感受更加通透明亮。透光但不透明的特性,有效減輕了樓梯周圍的壓迫感,使得整個空間氛圍更加輕盈柔和。
透過這一連串的細節規劃,原本狹窄、壓迫的樓梯區域,如今成為家中最令人驚豔的焦點。它不僅是上下樓的必經之路,更是一個展現設計巧思、收納機能與美學氛圍的場域,讓生活品質在不知不覺中被大大提升。


圖:原始大梁下方的畸零地,變成儲物空間提高室內收納坪效
家的第一印象,從玄關開始

推開大門,迎接視線的是一面充滿設計感的弧形屏風。鐵件的俐落、木紋的溫潤、長虹玻璃的若隱若現、裸空面的留白,在異材質的交錯拼接間,營造出豐富層次與現代氛圍。
一道屏風,是一份巧思——阻擋落塵區的灰塵、維持室內隱私,讓機能與美感並存。



設計師貼心考量女主人的生活需求,在玄關走道配置了大量收納櫃:鞋子、小推車都能輕鬆收納,連電箱也被悄然隱藏其中。家的秩序從玄關展開,優雅與實用在第一步便相遇。同時,設計師也因應屋主小孩想養貓的心願,巧妙將現成的貓跳台與裝潢結合,為未來的新成員打造了一處專屬小天地。



圖: 設計師搭配現成的貓跳台,規劃與收納櫃結合,降低裝潢成本,也美化了空間。
公領域景深拉大,空間更顯從容

在公領域的規劃上,設計師以「通透」與「延伸」為核心,營造出兼具美感與舒適的生活場景。挑高的天花板不再以實體封閉,而是保留了開放感。弧形天花搭配隱藏式燈條,柔化結構線條,將原本硬朗的挑高轉化為輕盈流動的視覺感。燈光沿弧度蔓延,拉長了空間比例,也注入溫潤柔和的氛圍。
順著視線,窗邊的弧形臥榻成為另一亮點。它既是舒適的座位區,也是隱藏收納的好幫手,並自然延伸至電視櫃,修飾掉原有牆面的歪斜線條,整體立面因而更顯完整和諧。無論是日常休憩,或是與朋友的聚會時光,臥榻都成為串連情感與功能的空間焦點。


圖:透過臥榻與電視下櫃進行結合,當親友來訪人數多時,也能有更多空間可以坐。


圖:臥榻上的電線被整齊收納,維持客廳清爽感。
面對現場結構的不正條件,設計師以臥榻的弧線與電視櫃的結合,創造出自然的過渡。這樣的處理修飾了牆體缺陷,也讓空間在功能與美感之間取得平衡。

圖: 搭配大面採光窗,臥榻成為日常休憩的理想角落,既能享受陽光,也能作為閱讀與小憩的空間。

客廳的電視主牆精準切割出圓弧角度搭配燈條,溫暖了空間氛圍,帶來了放鬆的感受。牆面精選了義大利特殊漆,這種材質讓質感高度提升,且具備耐髒、好清潔的優勢,讓美觀與實用同時兼顧。
在投影設備的規劃上,會依照屋主的狀況有所不同。本案例中,屋主原本就已經自行購買了投影設備,但沒有留下原廠商的資訊,玖恆因本身具備相關規劃能力,因此只要先與屋主確認基本需求,就能針對現有結構評估管線配置與走線方式,同時調整合適的安裝位置與距離。

若是新裝修的屋主,則可以在前期設計時一併將投影設備納入考量,提早預留管線與安裝位置,後續的施工會更順暢,也能避免額外的修改成本。


整體而言,公領域透過弧形線條、隱藏式燈帶與整合式家具的規劃,不僅提升了空間的通透感與層次感,也讓公共空間保有延展性。讓屋主一家人待在家時,都能感受這一份舒心的愜意。
樓梯下的巧思|收納與吧檯的靈動設計


公共空間的吧檯是住宅中的另一個設計亮點。設計師選用祖母綠窯變磚作為飾面,每一塊磚都帶有獨特色澤與紋理,讓吧檯自然成為視覺焦點。窯變磚表面光滑、易於保養,兼具美感與實用性。
設計師巧妙將吧檯與餐桌結合,共享空間功能,既節省面積,又兼顧用餐與社交需求。這樣的規劃讓生活動線更加順暢,空間靈活實用,也展現出住宅改造中的巧思與貼心。



同時,設計師將樓梯下方的閒置空間改造為 L 型收納:一側放置大型行李箱或清掃工具,另一側規劃為酒櫃與展示區。不僅充分利用閒置空間,也讓拿取與展示更便利,延伸視覺景深,完美呼應屋主日常需求。

圖:吧檯區裝修前的儲物空間較少,容易讓視線範圍稍嫌凌亂


此外,設計團隊還將智能與節能的理念融入日常生活。在廚房設計中,規劃了掃地機器人與水源的結合,實現自動換水功能。冷氣設計則考量了氣流循環,並建議加貼隔熱貼,有效提升節能效果並降低電費支出。


雙面延展,開啟家的料理舞台
廚房的改造大幅提升了家庭的使用效率。原本僅有單面櫃體的設計,在收納與操作上顯得略為侷促。設計師將其拓展為「雙面廚房」,讓兩側檯面與櫃體相互呼應,大幅增加收納容量,也讓烹飪動線更為順暢流暢。如此一來,不論是日常備餐或一家四口共同下廚,都能更輕鬆、自在地享受烹飪時光。



活化後陽台,打造垂直曬衣空間
設計師特別將原本被忽視的後陽台上方閒置空間加以活化,透過「垂直收納曬衣」的設計,讓這裡搖身一變成為室內晾衣區。
延續以往常用於衣櫃的「垂直收納」概念,如今被巧妙轉化到曬衣機能中。系統可往上延伸,讓有限的空間也能充分利用高度;同時具備獨立升降功能,使用者可依需求自由調整,讓不同區域分別上下,不僅靈活便利,更符合日常使用情境。整體節省了地面空間,也大幅提升了生活機能,讓後陽台真正成為實用又高效的家務場域。



當老屋遇上樓中樓,先拆除再規劃,透過3D精算空間,同時配置未來使用空間,增加整體室內坪效。
舉凡:
- 樓梯每階高度,可以更符合屋主們的身高高度,避免行走時撞到頭
- 拆出後才發現後陽台的上方仍有可利用閒置空間,讓垂直空間可以曬衣服
多功能區域|自由遊玩的通透感
樓上的多功能區域以開放式規劃為主,但由於結構需求,必須保留原有的一根立柱。設計師與結構技師評估後,決定保留立柱,並在造型上巧妙轉化:以弧形切角修飾,再搭配玻璃切壓處理,讓空間更具空透感,也兼顧了小朋友使用時的安全性。
此外,考量到日照問題,同時室內空間較大,若陽光直射可能導致冷氣效能不足,因此在規劃上也特別調整冷氣的出風與回風動線,確保整體空間能維持舒適的循環效果。

圖:多功能區不僅可以讓孩子們閱讀、玩耍,未來可以擺放鋼琴讓孩子有獨立的練琴室。



圖:透過冷氣規劃的設計小巧思,讓整體的冷氣回風效果更好,也能避免冷氣不斷運轉而進而浪費電費,同時也提醒屋主可以黏貼隔熱貼,讓冷氣更省電。

樓上臥室|舒適與收納的完美融合


主臥改造的重點包括樓梯動線調整與冷氣排水問題的改善。以往冷氣排水常因管道內累積灰塵而漏水,驗屋時玖恆發現後順利疏通管道,確保水能順暢排出,徹底解決困擾。整面牆則被規劃為收納區,兼顧美觀,也大幅提升主臥使用效率。


孩子的臥房則為哥哥與弟弟各自打造獨立區域:單人床與專屬小書桌,讓每位孩子都有自己的專屬天地。設計師巧妙利用樓板大樑下方空間規劃收納,衣櫃各自對應一側,充分利用每一寸空間。同時,原本功能不佳的窗戶也重新設計,改善光線與視線,讓樓上空間更舒適、宜人。


圖:原始格局由孩子房走到主臥會隔著明顯大梁,讓行走不便同時空間應用也會閒置浪費,調整後將原始梁柱下方的畸零地變成獨立收納空間。
樓梯轉角巧思|大樑下的置物櫃設計
過往老屋的樓梯轉角通往孩子房間時,有一根大樑需要彎腰才能通過,造成動線不便。設計師在翻修時,將大樑下方巧妙規劃為置物櫃空間,解決了閒置空間的問題,也改善了動線,讓通行更順暢。
樓中樓的輕盈衛浴 精算高度優雅

樓中樓的樓板高度有限,設計師在衛浴規劃中特別選用了壁掛式馬桶。這樣的設計避免了傳統馬桶需墊高地板的問題,最大程度保留室內高度,讓衛浴空間更舒適、視覺上不壓迫。
圖:想像樓高墊高15-20公分,在空間使用上可能會撞到頭,因此,選擇壁掛式馬桶,可以讓空間使用上不壓迫,將管線均埋在牆後的厚度即可。
同時,衛浴配備了飯店級風管抽風系統,為兼顧樓中樓的高度限制,避免樓高因管線需下降20公分,主機被巧妙地設置於後陽台,風管延伸至衛浴使用,維持了寶貴的空間高度。

圖: 主浴磁磚與吧檯祖母綠窯變磚風格相呼應,除了可以讓客浴空間有亮點,並且裡外相呼應也能達到省成本的作用。


樓中樓老屋改造專家|打造您的北歐理想宅





面對屋齡超過二十年的老宅,玖恆團隊首先著手處理基礎問題:結構補強、老舊管線更新,以及漏水與隔音等隱患。針對老屋常見的困擾,設計師特別重視隔音與異味防護:管線進行隔音包覆,窗戶加裝隔音門片,降低樓上鄰居管道噪音,也阻隔外部鴿叫與鄰居油煙,讓室內環境清新安靜。
這些看似隱而不顯的工程,卻是確保一家人居住安全與舒適的最根本基礎。回應屋主一家對生活品質的每個細膩需求,先生注重生活品味,希望能有一個專屬的酒櫃與咖啡角落;太太則期待更多的收納空間與便利的動線;孩子們則希望未來能與家中新成員——貓咪——共享遊戲與休憩的天地。針對這些不同需求,設計團隊在規劃中逐一納入,處處展現貼心與巧思,將老舊空間徹底轉化為一家四口理想中的北歐風格夢想家園。
如果您的家也有類似的煩惱,或正計畫著一場深度的空間改造,玖恆設計期待與您一同,將不可能化為可能,共築您夢想中的家。
看更多樓中樓案例
個案資訊
- 個案屋況:居家空間
- 屋況說明:電梯大廈老屋翻新
- 屋齡:約30年
- 空間風格:北歐風
- 坪數:40坪(上層+下層)


近期留言